|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英语全国统考大纲(第五版)
|
日期:2011年1月13日 访问:6133 |
|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五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客观地测试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以下简称同等学力人员)的英语水平,保证学位授予的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1998年6月18日通过)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1994年下达的《关于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课程水平统一考试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学习英语的特点,在总结近几年来同等学力人员英语水平统一考试工作的基础上,特制订本大纲(第四次修订稿)。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较好的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一定的用英语传递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同时也必须具有一定的英语写作能力和翻译能力。本考试旨在测试考生是否达到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具有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语言运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
本考试重点考查考生的会话技能、阅读、写作和翻译的能力(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本考试暂时取消听力测试,会话技能的测试采用书面形式进行。考生听力能力的测试由各院校在考生学习期间进行)。考生应在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会话技能、阅读理解能力、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分别达到以下要求:
(一)词汇
掌握约6 220个英语词汇和约600个常用词组(见附录一和附录二)。对其中的2 360个积极词汇(词汇表中用黑体标注的词)要求熟练掌握,即能在会话、写作和翻译中准确地运用;其余词汇则要求能在阅读中识别和理解。
说明:第四版大纲描述为:5500个英语词汇和约550个常用词组;2500个词汇。
(二)语法
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知识、常用句型和结构,能正确理解包含这些知识、句型和结构的句子。
说明:第四版大纲描述为:全部基本语法知识,第四版大纲同时要求能识别和改正一般的语法错误,此部分新版大纲已取消。
(三)会话
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对于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常见英语会话,能理解会话的情景、说话人的意图和会话的含义。能恰当地进行交流。能正确理解英语口语中常见的习惯用法。
(四)阅读
能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读懂一般性题材的文章及科技文献。要求能抓住大意,读懂细节,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并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态度。阅读速度应达到每分钟100~120个词。
说明:整体要求和第四版没有变化,但是从大纲提供的样卷上看文章整体篇数还是5篇,但是每篇文章问题都增加到了6个,等于增大了题量和难度。
(五)翻译
能在不借助词典的情况下,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及科普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从英语译成汉语或从汉语译成英语,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语句通顺,用词基本正确,无重大语言错误。英译汉的速度为每小时400个英语单词,汉译英的速度为每小时250~350个汉字。
说明:此部分要求程度无变化。
(六)写作
具有用书面英语表达思想的基本能力。所写文章应切合主题,能正确表达思想,意义连贯,无重大语言错误。每小时应能写出不少于300个词的短文。
说明:此部分要求程度无变化。
三、题型、题量、分值
本考试分试卷一和试卷二。试卷一以客观试题为主;试卷二为主观试题。两卷满分为100分。试卷一占总分的65%,试卷二占总分的35%;达到总分的60%为及格。试卷二得分低于18分者,无论试卷一得分多少,均为不及格。
在基本题型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每次考试可能是不同题型的组合(本考试大纲列举的题型不一定在每次考试中全部出现),每种题型的题量也可能有所变化。但这种变化将限于一定的范围之内,而不致使某一种题型的权重过大或过小。
试卷一包括会话技能、词汇、阅读理解和综合填空四个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二包括翻译(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两节)和英语写作两个部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两卷考试时间共计150分钟。
第一部分 会话技能
本部分共设10题,每题1分。考试时间为10 ~15分钟。本部分包括一节或两节,每次考试设以下一种或两种题型。
A节为完成对话,设5~10题。每一题中,考生将在试卷上读到一段不完整的对话和用以完成这段对话的4个备选答案。要求考生选出一个最符合对话情景和习惯用法的答案,使整个对话得以完成。
B节为对话理解,设5~10题。每一题中,考生将在试卷上读到一段对话和对话之后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的4个备选答案。要求考生能理解对话的情景、说话人的意图和对话的含义,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考题分析:口语交际需要掌握的词汇是在日常会话中常用的词汇,要求考生对交谈双方的思路、态度进行把握,对交际发生的情景、地点等能正确推测。口语交际多涉及的是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一般问题,无需准备偏、难词汇或钻牛角尖的知识能否在考试中得高分,取决于考生对语法掌握的好坏、对关键词语理解能力的强弱、词汇量的大小以及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等。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以提高自己的“语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要注意总结、归纳一些应试技巧。
第二部分词汇
本部分共设20~30题,每题0.5分。考试时间为10~15分钟。本部分包括两节。
A节设10~15题,形式为单句选择替换。要求考生对单句中带下划线的一个词或词组进行替换选择,即从所给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替换词或词组。
B节设10~15题,形式为单句选择填空。要求考生根据句意从所给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佳答案,填入空白处,使句子完整。
词汇命题范围为本大纲所规定的约6 220个单词和约600个词组。
考题分析:此部分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只要经过专门训练,做起来并不难。因此考生应在词汇部分多下些功夫,尤其是结合阅读文章进行词汇的比较与记忆。汇测试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辨别异形异义词或近形异义词。
(2)辨别近义词或同义词。
(3)辨别词组或固定搭配。
关于单词的记忆诀窍和新大纲新增和变化要求程度的1000多个词汇清华在线专门邀请权威师资开设《单词嘉年华》课程,考生可免费获取该课程!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本部分共设25~30题,每题1分。考试时间为40~50分钟。阅读理解的短文设5~6篇,每篇300~400个单词,要求考生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从所给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考题分析:就在职人员而言由于词汇与语法等基础较差,大多数人在完成阅读试题时面临着速度与准确性的直接冲突。一方面要求速度要快,另一方面又要求准确,而这是多数成年人难以达到的。影响阅读速度的主要原因仍在于对单词的敏感程度不够、对词汇的熟练程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清华在线重点分析长难句,开设阅读过关班,并要求广大学员完成如下三个任务:一是完成单词的积累。二是完成对句子的结构分析,其目的是提高阅读的效率。三是解题。
第四部分综合填空
本部分共设10~15题,每题1分。考试时间为10 ~15分钟。本部分设两种题型,每次考试设其中的一种题型。
题型一:在一篇难度适中的短文中设置10~15个空白(设置10个空白的短文长度为200~250个词,设置15个空白的短文长度为250~300个词).每个空白为一题,要求考生从所给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备选答案可以是单词,也可以是短语。
题型二:在一篇与“题型一”同样难度和长度的短文中设置10~15个空白,在短文前所设的方框中给出同等数量的备选答案。考生从备选答案中为每个空白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备选答案可以是单词,也可以是短语。
考点分析:要求考生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语法知识,还要对常用词汇、常用的习惯用语、词汇的语义判别及使用范围有较好的辨析运用能力。近年考题中一半以上考核的是语篇能力,其次为常用词汇与短语。考生不应孤立地背诵词汇与语法,而应将它们放在一定的语境中,结合语篇结构,全面把握、正确理解文章所传递的信息。
(1)所选文章的体裁多为论说文和新闻体。题材几乎全部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类,主题则涉及文化、经济、医学、科技、环保等方面。考查内容包括同义词辨析、时态、词组搭配以及句群间的逻辑关系等。
(2)文章难度适中,超纲单词少。
(3)起始句或前两句一般没有空白,便于考生直接进入语境。
(4)短文字数每年都有所增减,但总体上保持在300左右。
(5)有一半左右的空出现在一个句子中,这说明每篇文章中都会有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
第五部分翻译
本部分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两节,共20分,每节1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要求译文意思准确,文字通顺。
A节为英译汉。本节设三种题型,每次考试设其中的一种题型。
题型一:要求考生翻译5个单句,总长度为80~100个英文单词。
题型二:要求考生翻译一个段落,段落长度为80~100个英文单词。
题型三:_在一个较长的段落中,有5个带有下划线的句子,要求考生翻译这5个句子。5个句子的总长度为80~100个英文单词。
B节为汉译英。本节设两种题型,每次考试设其中的一种题型。
题型一:要求考生翻译5个单句,总长度为100~120个汉字。
题型二:要求考生翻译一个段落,段落长度为100~120个汉字。
考点分析:短文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等领域。从往年的汉译英考题看,所选题材为议论文较多,考题看似并不难,但译好却不容易。从考试选材而言,都是一些常见的社会现象与讨论的话题。
第六部分:英语写作
本部分设1题,15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题目要求用英语写出一篇不少于150个词的短文。考试形式为根据提纲作文、看图作文、描述图表或根据一篇所给的文章写出内容提要或读后感等。
考点分析:考试作文的形式可以是提纲进行写作、看图作文、描述图表、写内容提要等。但通过对近年来考试试题的总结发现,最常见的是议论文,大多要求考生根据所讲的故事,并依据提纲进行阐述。目前还未出现普通考研常看的看图作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