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天才与伯乐” 饶毅主讲才斋讲堂
|
日期:2011年4月1日 访问:4296 |
|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才斋讲堂”第四讲于近日开讲,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主讲“天才与伯乐”,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仰麟教授出席并主持讲座。
“饶毅教授是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同时兼任北京生命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员,1999年协助推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成立,2002年协助建立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2004年起兼任北京生命研究所学术副所长”,王仰麟教授介绍说,“饶毅教授是一个生物学家,神经和胚胎发育专家,主要研究神经发育的分子机理和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在Nature等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过一系列论文,曾任多个国际学术杂志的编委,饶教授不但在专业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而且非常关注科学文化,尤其关注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今天我们就通过饶教授的‘天才与伯乐’来体味他对科学、人才和人生的一些感悟。”
“其实今天我主要讲两个人,一个是天才,一个是伯乐”,关于今天讲座的主题,饶教授的开场颇为有趣,“我希望用他们两个人的故事一方面来讲述一个人该怎样做科学,一个做科学的人应该在他的人生中做哪些决定,另一方面讲述一个人要有能力识才、爱才,并且像我今天所讲的伯乐一样,支持年轻人,支持有才华的人来完成学术研究”。
“我认为生物学有两次智力高峰”,饶教授向我们谈起了他对数百年来生命学科发展的理解,“一次是1865年孟德尔在其发表的著名的遗传学论文《植物杂交试验》中提出了遗传学基本定律,他也是我们今天讲座的主角之一,另一次就是在20世纪中期克里克与沃森、威尔金斯共同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孟德尔堪称天才,他为了自己学术方面的追求不惜放弃了天伦之乐,虽说他游离于学术群体之外,但却用在数学与生物学之间成功地进行了学科交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饶教授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简单勾勒出一个生物学奇才的基本画面,“他做生物方面的遗传学实验‘十年如一日’,用一篇论文开创了一门学科,他是一个孤独的天才,在当时的科学界十分孤立,在他提出理论之初并不为大家所接受,不论是他生前还是死后都不断有人出来质疑他实验数据的真实”。
“在十九世纪,生物学界尚未形成对遗传的科学认识,孟德尔经过十年锲而不舍的研究实验,揭示并论证了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也正是在这两个基本定律的基础之上,遗传学进入了孟德尔时代,根据孟德尔遗留下来的一些材料推测,十年间孟德尔一共大略做了17610次豌豆受粉实验”,从饶教授的话语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不易与艰辛,一代又一代生物学者的毕生精力才浇灌出当今飞速发展的生命科学,“但在当时,孟德尔的实验思维太过超前,以致时人并不能与之共鸣,有的权威专家出于偏见或者不理解,也把孟德尔的研究视为一般的杂交试验”。
孟德尔的不朽论文虽然问世了,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他那不同于前人的创造性见解,竟然使得他的科学论文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没有引起生物界同行们的注意。直到1900年,他的发现被另外植物学家在各自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分别予以证实后,才受到重视和公认,而此时孟德尔已于十六年前与世长辞。
孟德尔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虽为一个划时代的生物学天才,但是由于家境贫寒,那么是谁坚持帮助孟德尔进入维也纳大学深造,是谁对孟德尔的科学思想和实验始终不移的支持,才为遗传学能够进入一个崭新时代打下了坚实基础,面对同学们的这一疑问,饶教授引入了今天的另一名主角—识别孟德尔这一天才的“伯乐”。
“他不是科学家,但他可以抓住关键的科学问题;他不在学术界,他能够判断一个人的学术水平;他不管别人的评价,坚决相信自己的判断,至死不渝;他不顾自己资源有限,长期支持科学爱好者的学术研究”,我们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虽非学术泰斗,但是却对科学有着浓厚兴趣和执着追求的人物形象,“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成为了科学家的孟德尔,也不可能诞生现在的遗传学,正因为有他,才使得孟德尔在世期间虽然在科学界这个大环境下没有获得广泛承认,但在他所赖以生存的局部环境下,获得了长期的支持”。
孟德尔所工作的修道院道长纳普,在修道院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资助孟德尔去大学深造,为了方便孟德尔实验而在修道院的空地上兴建了一座暖房,他给予了孟德尔最有力、最持久、最重要的支持,“纳普是孟德尔一生的伯乐”,饶教授总结道。
“天才纵然难求,也需要有伯乐相信他,为他的研究提供便利条件,所以我希望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教授能够善于发现,善于支持青年学生所做的学术研究”,讲座末尾,饶教授对当今的科学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饶教授的精彩讲述赢得了大家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在提问环节,一名同学问道,“作为一个伯乐,饶教授怎样看待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此,饶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认为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是和自己的导师在一起做学术研究,而不是为自己的导师做研究,我极端反对‘老板’这个词,导师虽然有更为丰富的学识和科研经验,但是也亟需学生来为研究项目注入一些新鲜的东西,做科学,本身就是一起来探索未知的世界”。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转基因食品这个问题?”面对着当今各种转基因产品充斥市场的现象,一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饶教授简练地答道,“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其实转基因的安全性在科学里面已经研究了很久,转基因食品能够推向市场已经说明了它的安全性在科学上不容置疑”。
饶教授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临近结束,现场同学们与饶教授的交流沟通依然十分热烈,大家围绕着饶教授踊跃提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