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入奇妙的分子世界 高松做客“才斋讲堂”
|
日期:2011年4月1日 访问:4316 |
|
近日,二教107教室迎来了“才斋讲堂”第八讲,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松院士通过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简述和对化学学科深入浅出的剖析,引领北大研究生们走进奇妙的分子世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仰麟教授出席并主持讲座。
“高松院士是目前北大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也是一名老北大,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全部学业,目前主要进行配位化学和分子磁性等方面的研究”,王仰麟介绍道。
“今天我主要为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我的研究领域,二是向大家说明化学的疆域和前沿,第三方面和大家谈谈北大化学的教育与研究”,高松院士浅显地概括他讲课的主题。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所有物质对于磁场都有响应”,对于化学中分子的磁性,高松院士介绍说,“我国对物质磁性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韩非子》中就记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北宋时的科学家沈括在其著名著作《梦溪笔谈》中也详细描述了指南针这一发明”,说到高松院士的研究领域—分子磁性,他不禁有些心驰神往,脸上满是亲切的笑意。
“分子磁性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分子自旋电子学,自旋电子学又可称为磁电子学,是一门磁学和微电子学相交叉的新兴学科,它研究具有某一自旋状态的电子的输运特性,是当前的热点领域之一”,高松院士解释到,“其实这是试图同时操作电子的电荷和自旋两种属性改善现有器件的功能,开发自旋量子器件以实现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核心是通过电子学和超快光学的方法来实现自旋的检测和相干操纵”。
我们了解到,分子自旋电子学是以化学为物质基础的,主要实现分子自旋晶体管、分子自旋阀和分子多点器件等方面应用的热门领域,同样,分子磁性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以理解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为基础来识别天然物质,创造新物质。
关于化学的疆域,高松院士娓娓道来,“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通过对物质性质与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征服疾病,解决能源问题,改善环境问题,提供导致新工业发现、推动国家防卫与安全发展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说到化学学科的一些具体分支,高松院士如数家珍,“化学的疆域可谓‘辽阔’,比方说分析化学、大气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大分子化学、物理化学等等分支”,从高松院士的言语中,我们听出一丝淡淡的自豪。
通过讲座,我们还了解到当今化学的前沿涉及“物质的合成与生产”,“物质的化学与物理转化”,“分离、鉴定、成像以及物质和结构的测量”,“结合化学理论与计算机建模”,“研究新能源与供未来之需”,“利用化学研究成果来保护国家安全与个人安全”等等方面。
“做为中国国立大学中成立最早的化学系,北大化学系已经走过一百年的风风雨雨”,高松院士对化学学科悠久历史的回顾引人入胜,“从1910年的京师大学堂格致化学门,到1917年成立化学系;从1952年北大、清华、燕大三校化学系重组为新的北大化学系,到1994年更名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一百年来,北大化学系共培养本科生及研究生将近一万五千人,他们在世界各地,为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把北大的思想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在提问环节,一位同学谈到:“在我们的印象中,化学总是偏重于理论研究,请高老师简单讲讲您所研究的学术领域在工程上有什么样的应用”,对此,高松院士解释道:“譬如通过对物质分子磁性的研究,我们可以改善现有器件的功能,从而实现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样,也有可能实现大容量的数据存储。”
“请高老师谈谈当初您是如何选择化学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职业”,“您认为国外深造是否会对自身的学术素养有很大提高”,面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问题,高松院士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从初三时接触化学开始,我就对这门学科非常感兴趣,以至于高考时的志愿全部填的化学专业,我建议大家多从自身兴趣角度考虑,只有你喜欢这们学科,才能够深入的研究它、理解它;至于出国深造,我曾经作为洪堡学者在亚琛工业大学进行了一年半的访问研究,我相信那段时间对于开阔我对化学方面的视野,对于我了解世界范围内的一些化学前沿研究课题,都有很大帮助”。
两个小时的讲座接近尾声,高松院士的精彩讲座让我们享受了一场化学上的饕餮盛宴,我们对化学这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基础科学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