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合唱团庆祝二十岁生日
|
日期:2011年1月9日 访问:4821 |
|
华年如歌——北京大学合唱团庆祝二十岁生日
“今天是你的二十岁生日,和我一般年纪,我亲爱的北京大学合唱团。”伴随着这深情的男声朗诵,合唱团全体成员吟唱着《梦幻曲》轻柔的曲调,出现在徐徐拉开的帷幕后面。这是北京大学合唱团的生日,是那一群热爱合唱的北大人纪念青春与回忆的音乐盛宴。
庆祝会现场
12月20日晚,北京大学学生合唱团20周年团庆合唱音乐会在百周年纪念讲堂成功举办。出席音乐会的校外嘉宾有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司长衣雪青,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中国国际文化总公司总经理江凌,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陈元,教育部体卫司艺术处处长万丽君,北京光彩教育基金会主席王华,锡华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杰廷,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董事长章立峰,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合唱团指挥元钟洙。光临音乐会的北京大学领导有校长周其凤,党委副书记杨河,前任副校长迟惠生,北大党委宣传部部长夏文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晓黎、副院长彭吉象。当晚到场的还有学校各职能部门、各院系的领导老师,中国文联演艺中心、合唱界的专家同仁以及兄弟院校的老师同学。著名指挥艺术家吴灵芬教授担任嘉宾指挥。合唱团部分往届团员重回母校,共同庆祝合唱团的二十岁生日。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曾任北大合唱团团长的撒贝宁及合唱团往届团员陈露担任主持。
合唱团集体合唱
演出分上下半场,历时近三个小时,演唱曲目达25首。演唱形式与曲目多样:既有集体合唱也有男声合唱、女声合唱、还有四人、六人的小合唱,既有自世界名曲、中国民歌改编的合唱,如《乘着歌声的翅膀》、《牧歌》,又有北大学生的原创歌曲,如《永远》。合唱中的拍手、踏步与舞蹈元素丰富了视听效果。据介绍,当晚演唱的部分曲目难度很大,声部最多时可达十六个之多。
周其凤校长深情致辞
当晚的音乐会有着生日聚会般轻松愉快的氛围。主持人撒贝宁的主持风格幽默活泼,串场主持中他讲到自己在北大合唱团曾经的趣闻轶事,使得演出不仅给了听众音乐的享受,更让大家感受到了合唱团的温暖与魅力。周其凤校长即兴上台致辞,他对合唱团的成绩给予了盛赞,并与每一位团员亲切握手。
作为一个全部由非音乐专业的学生组成的合唱团,北大合唱团今日取得的荣誉是二十年艰苦锤炼的结果,离不开一代代团员与老师的真心付出。回忆起合唱团的历史,担任本次音乐会指挥的侯锡瑾动情地说:“能够陪伴北大合唱团二十年,我感到幸福、幸运。”从建团之初指导老师坐在学生自行车后座上上寻找排练场地的艰苦草创,到97年在西班牙哈巴涅拉与复调音乐国际合唱比赛中一举夺魁的光辉荣耀,团员们用青春与汗水见证了合唱团的成长,合唱团也留存了他们共同的情感与记忆。当合唱团演唱到那首97年在西班牙获奖的歌曲《我们的海》时,当时的带团老师高伟不禁落泪。
合唱团第二任团长、九一级王卫国赠送侯锡瑾老师泥塑作品《合唱团“妈妈”》
阔别燕园多年的老团员们为庆祝合唱团的生日从全国各地重返母校,一些远在国外不能到场的老团员分别录制下自己演唱的《同一首歌》,由本届团员整合编排起来在现场播放,以示祝福。正如主持人撒贝宁所说:“一届届的学生来了又走,但我们的心与灵魂永远留在北大这片土地上。”
著名指挥家吴灵芬女士致辞
音乐会的最后,指挥侯老师邀请老团员上台共同演唱《同一首歌》、《燕园情》、《我的祖国》三首歌曲,应邀出席的著名指挥家吴灵芬女士激动地坐到钢琴边,为大家即兴伴奏。站在舞台一隅的撒贝宁一边唱着一边悄悄留下了眼泪。热烈亲切的气氛也感染了台下的观众,许多在座的老师同学都情不自禁地与台上的合唱团一同哼唱起这些熟悉的旋律。
延伸阅读:
北京大学学生合唱团(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hoir, PKUSC)成立于1990年9月,由来自全校各个院系的数十位非音乐专业的学生组成。二十年来,合唱团已成长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能够演绎不同风格曲目的高水平合唱艺术团体。多次单独或与专业乐团、合唱团合作举办音乐会或演出,并在电视上频频亮相。于1998年4月和2005年12月发行了两张专辑。
1997年,合唱团赴西班牙参加第43届哈巴涅拉与复调音乐国际合唱比赛,获复调比赛第一名,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大学生合唱团。
1998年,录制的《送别》获得中央电视台音乐电视大赛银奖。
2001年,在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大赛中夺得两个一等奖。
2004年,由13名合唱团成员组成的北京大学代表队,在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夺得非职业组团体赛三等奖、非职业组通俗唱法银奖。
2005年4月,在首届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大合唱与小合唱比赛的两个第一名。同年7月,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声乐类节目大合唱与小合唱的两个一等奖。
2008年10月,获首都大学生第二届艺术展演合唱比赛第一名。
2009年2月,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组一等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