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希清:“澶渊之盟”
|
日期:2004年12月15日 访问:4286 |
|
张希清:从正反两方面总结“澶渊之盟”意义
从另一种视角看历史 ——— 中外学者眼里的“澶渊之盟”
今年是宋辽缔结“澶渊之盟”1000周年。12月3日至4日,26名中外知名史学家云集其发生地——濮阳,就宋辽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和平与发展、社会经济往来、思想文化交流等课题进行深入研讨。其间,记者围绕这些课题采访了几位中外学者。
……
张希清(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澶渊之盟”即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要总结。站在新时期看待这件事情,过去认为是屈辱的城下之盟,其积极的作用没有得到肯定。它虽然不是一个平等的条约,但它结束了长达25年的战争局面,维持了120年的和平,对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宋辽交往和中华民族的融合都起到了巨大作用。这次千年大会,研究宋史、辽史、金史、西夏史的一流学者在一起共同研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更全面地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评价,对之研究的深度、广度增加了,将此项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其实,濮阳市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回銮碑起到了很大作用。我们要让濮阳人民知道这段历史,激发大家献身家乡、建设濮阳的热情。我们也要让国内外了解濮阳,使濮阳走向世界。下步可以开发濮阳—内黄—安阳—汤阴旅游线,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些丰富的历史遗产。
|
|
|